眼外伤的病因
眼外伤是由于机械性、物理性、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,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损害。根据外伤的致伤因素,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。机械性眼外伤通常包括挫伤、穿通伤、异物伤等;非机械性眼外伤包括热烧伤、化学伤、辐射伤和毒气伤等。
在生产、生活和体育运动中,砖石、土块、拳头、球类、跌撞、交通事故及爆炸(如鞭炮)产生的冲击波,是眼球钝挫伤的常见原因。钝力击中眼球时,可在打击部位产生直接损伤,由于眼球可以看成一个不可压缩的球体,钝力可在眼球内和眼球壁传递,引起多处间接损伤。
穿孔性眼外伤以敲击金属飞溅出的碎屑击入眼内较常见,伤者多是青壮年工人;刀、针、剪刺伤眼球亦常发生,多见于儿童和生活事件。战时或训练中可因爆炸的碎小弹片致伤。
多因钝性物体如球类、拳头、棍棒、铁块、砖石等或高压液体、气血受伤,组织受损,以致气血痹滞。
1、酸性烧伤。化学工业或实验室所用的强酸是常见的致伤物。酸性物质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。酸性溶液浓度较低时,仅有刺激作用;但强酸能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。
2、硷性烧伤。常见的硷性烧伤多由强硷如氢氧化钠、生石灰、氨水等引起。硷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,与组织接触后能很快渗透扩散到组织深层和眼内,使细胞分解坏死。因此,硷性烧伤的性质与结果要比酸性烧伤严重得多。
儿童时期眼部外伤比较多见,因不同年龄组的特点,致伤的原因常常不同。在新生儿时期,眼外伤多由于产钳助娩、病理分娩或助产者之某种操作不当而引起;婴幼儿时期多由于自己的指甲、玩具的棱角或走路不稳跌倒碰伤而引起;学龄前时期(3~7岁),此年龄组的小儿,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理,喜欢模仿大人做事,但缺乏生活常识,容易出现刀、竹签穿通致伤,在游戏中误伤者也不少见。